首届江西竹资源高效利用高峰论坛

发布时间:2023-04-12     点击数:

成果名称:毛竹林生态高效经营水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成果介绍:

长期以来,过度施肥、频繁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毛竹林的生产力,加剧了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制约了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效益的发挥。该成果创新性研发出伐桩施肥技术体系,显著提高毛竹竹材产量,减少了施肥量,减轻竹产区的面源污染,促进饮用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阐明了毛竹抗旱机理,首次研发出竹林集水+伐桩储水的毛竹林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为解决偏远山区无水源毛竹林的水分灌溉题,缓解季节性干旱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综合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成果推广辐射面积32150,亩均增收1000为发展山区经济、践行两山理论、脱贫富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果获得梁希林业科技奖二等奖。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

 

成果负责人:

宋新章,二级教授,士生导师,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主要从事全球变化背景下碳汇和森林碳中和功能研究工作,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多项,第一完成人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梁希林业科技奖二等奖等多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发表论文70,出版专著1

联系电话:13216150186(朱育晓



成果名称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增汇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


成果介绍:

森林碳汇是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政府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内容。竹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是最符合进入减排市场的森林碳汇类型。浙江农林大学森林碳汇研究团队针对竹林生态系统碳源汇动态不清、碳汇精准监测困难、增汇减排技术缺乏和方法学标准缺失等长期制约竹林碳汇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了15年的系统研究和联合攻关,突破了竹林碳汇领域中四大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探明了竹林碳源汇特征、碳储量与空间分配格局,明确竹林是一个巨大的碳汇,系统澄清了竹林是碳源还是碳汇的国际争议创建了多尺度地面、遥感联合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竹林碳储量空间分异信息的快速准确提取研发了竹林增碳减排稳碳协同的四大关键技术,显著提升竹林净碳汇能力,形成的《竹林增汇减排综合经营技术》被国家发改委列入重点推广低碳技术;研发出2项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解决了竹林碳汇进入国内碳减排市场的技术瓶颈,开辟了全新的竹林碳汇产业,应用《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在湖北通山县实施了全国首个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竹子造林碳汇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项目备案,应用《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在浙江安吉、景宁、诸暨、遂昌、临安开发竹林经营碳汇项目40.6万亩,可产生核证减排量500多万吨项目成果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合作方式: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


成果来源:浙江农林大学


        成果负责人:

    周国模,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现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国家林草局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林业局林业碳汇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林草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作为森林碳汇方面的专家,连续10年应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长期从事森林固碳机理与增汇技术、碳汇监测与计量及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1位、第2位、第4位),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排名第1位),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5项。近十年来,主持完成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973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科普著作3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

联系电话:15088745220(徐林)


1:竹林碳多尺度联动监测和碳储量时空分布高效准确估算技术

          

                              图2:竹林生态系统增碳减排稳碳协同调控技术

 

[1] [2] [3] 下一页

关闭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22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智能实验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 63743177